图录号/艺术家:

吴昌硕 1914年作 博古花卉 立轴

图录号:1605
拍卖信息
拍品名称:
吴昌硕 1914年作 博古花卉 立轴
图录号:
1605
年代:
艺术家:
吴昌硕
材质:
设色纸本
作品分类:
尺寸:
178.5×95cm
估价:
开通VIP查看价格
拍卖公司:
中贸圣佳
拍卖会名称:
中贸圣佳 2005秋季艺术品拍卖会
专场名称:
吴昌硕、王震绘画 总成交额:1923.35万元 成交率:68%
拍卖时间:
2005年12月2日
备注:
声 明:
录文:△曾见大梅用笔,法其古穆沈毅之气。甲寅秋仲吴昌硕。
△花明晓露烘,干老生铁铸。岁寒有同心,空山赤松树。
苦铁道人梅知己
宋代文人画兴起以来,作为四君子之一的梅花日益成为画家青睐的对象,以后历代均有画梅名家,海派大家吴昌硕就是其中卓有成就的一位。“老夫画梅四十年,天机自得非师传”,吴昌硕24岁时曾于故乡浙江安吉辟“芜园”,植梅三十余株,朝夕观览。据说他30岁时师从潘芝畦学画,即自梅花始;他曾刻有一枚印章,称自己的创作为“梅花手段”;“梅花性命诗精神”,他画梅咏梅,梅花后来成为他作品中出现的最多的题材,就连他的墓地也选在了余杭超山,“七里梅花烂漫如锦”的报慈寺侧宋梅亭畔。“苦铁道人梅知己”,吴昌硕对梅花真可谓是情有独灵者。
综观吴昌硕的一生,65岁到82岁是其绘画艺术的高度成熟期。虽然他学画很晚,自言“三十始学诗,五十始学画”,但此前从学于俞樾、杨岘、吴大澂等的经历,为他奠定了文人画家诗书篆刻方面不可或缺的传统功底。加之后来对徐渭、八大、石涛、赵之谦等前辈大师和任伯年、蒲华等同辈师友的广泛学习借鉴,吴昌硕最终以其气势磅礴的大写意花卉,确立了自己在中国绘画史中的坚实地位。《博古花卉》创作于1914年作者71岁之时,正处在画艺臻于随心所欲自我表现的化境阶段。
吴昌硕大胆提出了“苦铁画气不画形”的文人画主张,他的画一向注意气势的营造,重气势气韵过于意境与情趣。这件作品于画面正中放置一尊插满老梅的古鼎。与他贯用的斜角取势的做法相比,在构图上似乎略嫌平正,但梅花枝干的欹斜安排却让画面气势顿生,“古穆沈毅”之外,颇有凌空飞动之势。梅花以没骨法点成,在设色上吴昌硕继承了赵之谦强烈浓艳的特点而又能自出机杼,淋漓奇古,冷艳而无脂粉气;梅干则以吴氏最为人称道的篆籀之法写出,纵横郁勃,刚健婀娜,如铁画银钩,如铁树开花。
在这件作品中,画家调动多种形式元素将梅花与拓鼎作了巧妙地对比,初看似毫不经意,实则出于惨淡经营。二者一清新烂漫,一古朴凝重,一嫣红万点,一黑白相间,一动一静,一写一工。古鼎纹样的装饰之美与老梅枝干的天纵之美相互衬托,古意横陈饶有趣味。题诗落款随意生发,落笔生春,诗书画印浑然天成,浓厚的金石气息扑人眉宇。
画中的古鼎是用全角拓的方法传拓而成的。全角拓是一种以墨拓作为主要手段,辅助以素描、剪纸等技术,将古器物的立体形状复制表现在纸面上的特殊传拓技法。最初出现于清代嘉道年间,由浙江嘉兴人马起凤、六舟等始创。早期钟鼎彝器都是勾描摹绘而成,全角拓与绘画相结合的作品,在清末民初较为盛行。一般先由金石藏家延聘拓工传拓出器形,再请名家补缀花卉。画面上的全角拓片,墨色醇古,透视合理,技艺高超,可谓全角拓中的上乘之作,应系出自某位名家之手。
扫描二维码
手机浏览本页
回到
顶部

客服电话: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

©2005-2018 zhuoke.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