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录号/艺术家:

郑燮 行书七绝二首 立轴

图录号:0039
拍卖信息
拍品名称:
郑燮 行书七绝二首 立轴
图录号:
0039
年代:
--
艺术家:
郑燮
材质:
水墨纸本
作品分类:
尺寸:
175×92cm
估价:
开通VIP查看价格
成交价:
RMB:开通VIP查看价格

HK:0
USD:0 GBP: EUR:0

拍卖公司:
北京保利
拍卖会名称:
北京保利拍卖2023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
专场名称:
艺林藻鉴—古代书画
拍卖时间:
备注:
声 明:
题识:四十年来海上游,水清鱼见不吞钩。钓竿砍尽重栽竹,不计功程得便休。竹外桃花三两枝,春江水暖鸭先知。蒌蒿满地芦芽长,正是河豚欲上时。宏老年学兄,板桥郑燮。钤印:郑燮印、丙辰进士、潍夷长(参见《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·郑燮》第1454-1456页,第52、54、83印) 说明:本作上款人“宏老年学兄”,应与扬州市博物馆藏郑板桥所作《兰竹石图轴》上款人“宏翁”为同一人。《兰竹石图轴》题为:平生爱所南先生及陈古白画兰竹。既又见大涤子画石,或依法皴,或不依法皴,或整或碎,或完或不完。遂取其意,构成石势,然后以兰竹弥缝其间。虽学出两家,而笔墨则一气也。宏翁同学老长兄善品题书画,故就正焉。板桥郑燮。可知“宏老(翁)”与郑板桥不仅极为友善,并且知书善鉴。郑板桥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,显赫一时的“扬州八怪”之一,在历史上有诗、书、画”三绝之称。郑板桥为官清廉、关心百姓疾苦,于政声享誉后世。其书法风格独具一格,在传统的基础上自创“板桥体”,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。郑板桥书法的历史地位在于其“六分半体”书风对于清代“尊碑”风尚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。从清代碑学乍兴,到后来碑派书法兴起并取代帖学,形成一统天下的过程中,郑板桥的书法为后来碑派书法的兴盛和碑学理论的建立、完善开创了新的局面。其“古碑断碣、刻意追求”的崇碑倾向,“碑帖兼融、书画相参”的独创性艺术风格具有的启迪作用,也体现了不入流俗的叛逆精神。“板桥体”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。早期大致在30岁至50岁为官范县之前(约1742年),这一时期郑板桥主要力攻楷书、行书,面对应试科考,以“馆阁体”的实用性学习为主。学欧阳询,转益多师再学黄庭坚等人,后来转向魏碑,重视学碑重视学隶,书法兼具汉隶碑刻意的方向前进。这也为“板桥体”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,此时郑板桥书法楷隶气息很浓,行草极少,只偶在一些过渡字中见之字的大小、间隙、行距都较整齐。行、隶、楷、草各体均有,但仍是独立气息,“乱石铺街”体的“融合”情状尚不成熟。可参见南京市文物商店旧藏写于雍正乙卯(1735)之《小楷王维诗册》。第二个时期的书风约在郑板桥50岁至60岁,为官十年期间(1742-1752)。这十年间郑板桥将“怒不同人”书法创造性倾向转化为自觉行动。到了48岁临写的怀素一段《自叙帖》和53岁时临写的《兰亭序》二者完全是“自出己意”篆隶楷行草五体俱全融化为一体,并将画兰竹笔法也融入书法作品之中,并加“叙”曰:板桥道人以中郎之体,运太傅之笔,为右军之书,而实出己意,并无所谓蔡钟王者。岂复有兰亭面目乎!古人书法入神超妙……故作此破格书以誉来学,即以请教当代名公亦无不可。郑板桥在此将自己的书风命名为“破格书”,与后来自称的“六分半书”是同一意思的“板桥体”。换句话所谓“板桥体”即“破”前贤,包括“书圣”王羲之之“格”的书法,这是一种将各不相同的隶、篆、草结合在一起又融合黄庭坚、怀素风格为一体的新书风。第三个阶段约在60岁前后,即去官潍县左右,直至离世。郑板桥认清官场腐败、关注民生疾苦又无能为力的多种复杂的情感都激荡在郑板桥的胸中,一股脑儿在书法中倾泻。本作就产生于潍县去官前后,即第二阶段末和第三阶段前这一时期,书诗二首,分别为“唐代禅师诗”:四十年来海上游,水清鱼见不吞钩;钓竿砍尽重栽竹,不计功程得便休。其二为苏轼诗:竹外桃花三两枝,春江水暖鸭先知。蒌蒿满地芦芽长,正是河豚欲上时。此作为郑板桥典型书风,其布局得体疏密互映,字的行距、大小、平正而参差有致,斜正得当,一气呵成;杂取各体融为一炉,“四”的篆体行书法写就为开始,隶、行、楷、草互用,用笔中锋,一划之内,笔法多变而又迅捷自然;众体兼具,字体小大瞬变,节奏感极强;疏密捩转,千变万化莫知所向,足可谓动人心魄,笔落惊风雨,书成泣鬼神。风格相近作品可参见济南市博物馆藏郑板桥于乾隆壬申(1752)作《行书诗轴》,镇江市博物馆藏郑板桥于乾隆甲戌(1754)年作《行书节录怀素自序轴》。这些作品将“板桥体”推向了新阶段,为板桥体奠定了书法史上不朽的地位!本作上款人“宏老年学兄”,应与扬州市博物馆藏郑板桥所作《兰竹石图轴》上款人“宏翁”为同一人。《兰竹石图轴》题为:平生爱所南先生及陈古白画兰竹。既又见大涤子画石,或依法皴,或不依法皴,或整或碎,或完或不完。遂取其意,构成石势,然后以兰竹弥缝其间。虽学出两家,而笔墨则一气也。宏翁同学老长兄善品题书画,故就正焉。板桥郑燮。可知“宏老(翁)”与郑板桥不仅极为友善,并且知书善鉴。郑板桥书法不仅对当时书坛,而且,对后世书法产生了重要影响。郑板桥的书法形神兼备,雅俗共赏。二百多年“不独海内宝之即外服亦争购之”。郑板桥在《六分半书诗叙》册(故宫博物院收藏)中云:“高丽国索拙书,其相李垦来投刺,高尺二寸,阔五寸厚半寸,如金版玉片,可击扑人。今存枝上村文思上人家,盖天宁寺西也。”可见当时之追捧。
扫描二维码
手机浏览本页
回到
顶部

客服电话: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

©2005-2018 zhuoke.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