卓克艺术网>拍卖频道> 西泠拍卖> 2015秋季拍卖会> 崛起之路•中国近现代对外交往手迹专场>第二次鸦片战争主凶、英国驻华公使——包 令(John Bowring,1792~1872) 有关清政府及香港殖民地的重要亲笔信
图录号/艺术家:

第二次鸦片战争主凶、英国驻华公使——包 令(John Bowring,1792~1872) 有关清政府及香港殖民地的重要亲笔信

图录号:2283
拍卖信息
拍品名称:
第二次鸦片战争主凶、英国驻华公使——包 令(John Bowring,1792~1872) 有关清政府及香港殖民地的重要亲笔信
图录号:
2283
年代:
1858年3月29日作
艺术家:
材质:
信笺 一张四页
作品分类:
尺寸:
36.5×22.5cm
起拍价:
开通VIP查看价格
成交价:
RMB:开通VIP查看价格

HK:0
USD:0 GBP:0 EUR:0

拍卖公司:
西泠拍卖
拍卖会名称:
2015秋季拍卖会
专场名称:
崛起之路•中国近现代对外交往手迹专场
拍卖时间:
2015年12月26日-28日
备注:
声 明:
展览:“崛起之路——中国近现代对外交往文物展”,华东师范大学,2015年。(出版于展览图录第29页)说明:此为1858年3月29日英国驻华公使、香港总督包令,致英国自由党政治家乔舒亚·沃姆斯利(Sir Joshua Walmsley)爵士信札,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初期,是有关是次战争的重要历史文献。当时英、法、美等国向清政府提出“修约”,为清政府所拒绝,列强遂借亚罗号事件、马神甫事件出兵,于1857年底攻破广州城,俘虏两广总督叶名琛。次年3月,英、法等四国公使同往上海,并在4月出兵天津塘沽口,导致局势进一步恶化。此信即作于英法联军北上前夕。在信中,包令提到在不发动与中国的全面战争前提下,利用清政府不想把事情闹大的投鼠忌器心理,尽可能扩大英国在华利益,其要求为清政府划拨土地供其办厂、允许英国人进入广州城、经济赔偿等;同时,亦提到香港这块殖民地在其经营之下,正在走向繁荣,人口、贸易、收入都有长足进步。另一方面,包令分析了其他几大列强的心态,即俄罗斯着眼于占领中国领土,法国天主教徒为了传教,而美国人则希望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益,揆诸事实,不能不说是非常透彻的认识。尤为重要的是,信件还提到了两广总督叶名琛和后来火烧圆明园的额尔金伯爵。包令认为咸丰皇帝及中国百姓皆不认同叶名琛,且已将叶氏免职,后来叶氏被解往加尔各答,最终绝食而亡。至于额尔金将广州城归还清政府的举措,包令并不满意,认为取得的利益不够,这种一方面想恶给中国人一个教训、一方面争取最大利益的心态,最终导致额尔金指挥火烧圆明园,并迫使清政府签订《北京条约》。作者简介:包令(John Bowring,1792~1872),又译包林、宝宁、宝灵,英国驻华公使、中国商务监督、驻香港第4任港督,第二次鸦片战争主凶。道光二十九年(1849)来华,任广州领事,主张使用武力迫使清政府允许英人进入广州城。咸丰四年(1854)继文翰为香港总督兼驻华全权公使和商务监督,曾联合法国、美国驻华公使正式向清政府提出“修约”要求,主张中国全境开放、鸦片贸易合法化、废除进出口货物的子口税、公使驻北京等等。因“修约”未果,决定“诉诸武力”。1856年与英国署广州领事巴夏礼合谋,以“亚罗号”事件为借口,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。着有《包令爵士自传体回忆录》。上款简介:乔舒亚·沃姆斯利(Sir Joshua Walmsley,1794~1871),英国商人、自由党政治家。生于利物浦,曾任英国国家改革协会会长、利物浦市长、莱斯特议员、利物浦机械协会会长,并于维多利亚女王结婚时被册封为爵士。

本拍卖会推荐拍品

本拍卖会其他拍卖专场
扫描二维码
手机浏览本页
回到
顶部

客服电话: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

©2005-2018 zhuoke.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-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