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录号/艺术家:

清末民初·天津鸿祥加炼十两金条

图录号:4027
拍卖信息
拍品名称:
清末民初·天津鸿祥加炼十两金条
图录号:
4027
年代:
艺术家:
材质:
作品分类:
尺寸:
重:303g 数量:1
估价:
开通VIP查看价格
成交价:
RMB:开通VIP查看价格

HK:0
USD:0 GBP:0 EUR:0

拍卖公司:
西泠拍卖
拍卖会名称:
2015春季拍卖会
专场名称:
中国历代钱币专场
拍卖时间:
2015年07月04日-06日
备注:
声 明:
说明:本品为清末民初十两金条,俗称“大黄鱼”,明清时期,黄金是非常珍贵的物品,只有高官显贵家里才可能有。中国人发现和使用黄金的历史非常悠久,但中国却是一个“贫金”国家。在中国古代和近代历史上长期承担主要货币职能的是金属白银。清末民国时期,社会流通的主要是白银、银圆、铜钱。民国后来逐渐使用纸钞。当时国民政府发行的官方货币为法币,以此取代银本位的银圆。此时黄金已退出流通舞台,成为收藏品。解放前,社会上层人士每逢过年都有买“大黄鱼”、“小黄鱼”压箱底的习俗。这既是家庭富裕的象征,也是祈求福气的传统。所谓“大小黄鱼”,是对金条的昵称。“大黄鱼”指十两一根的金条,本来“大黄鱼”是通行的规格,富有家庭通常会存几根金条作为压箱底钱。但后来金贵银贱(民国的法币是银本位,最早一元法币就是按一枚银圆定价的),普通百姓也纷纷想买黄金,而“大黄鱼”显然太贵买不起。所以金店就铸造了一两一根的小金条,俗称“小黄鱼”,抗战爆发前的货币稳定时期,一根“大黄鱼”价值一千多元法币,后来法币动摇,就超过两千元法币,所以一根“大黄鱼”能让一家普通百姓生活十年。那时几根“大黄鱼”就可以买下北京一座很豪华气派的四合院。
扫描二维码
手机浏览本页
回到
顶部

客服电话: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

©2005-2018 zhuoke.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-1